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元素小说 > 其他类型 > 六旬老妇重生,痛打白眼狼孩子!后续

六旬老妇重生,痛打白眼狼孩子!后续

折耳根的猫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他们万山公社只有一个初级中学,没有高中,要上高中,就只能去安国县城。县城离他们双溪村太远,池学农要去县城上高中,就只能选择住校。住宿费倒是不贵,一个学期两块钱,加上一块钱电费,一块钱水费,一共四块钱。伙食费就多了,池学农找人打听过,安国一高食堂可以自己带米去蒸饭,这样买饭就不用粮票了,一次只要交两分钱。70年代高中食堂,可以自己带米去蒸饭可问题是,池学农家穷的顿顿野菜糊糊,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大米饭,池学农要在学校蒸饭吃,每个月至少要带十几斤大米去学校。就池家那条件,哪来的钱和粮票,每个月能给他换十几斤大米啊?再加上除了米饭,菜也要带一点,也不能顿顿都吃家里带的小咸菜,偶尔买点食堂的肉和菜,改善一下伙食,算下来,一个月在吃饭上面...

主角:赵爱兰徐振华   更新:2025-03-25 19:04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赵爱兰徐振华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六旬老妇重生,痛打白眼狼孩子!后续》,由网络作家“折耳根的猫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他们万山公社只有一个初级中学,没有高中,要上高中,就只能去安国县城。县城离他们双溪村太远,池学农要去县城上高中,就只能选择住校。住宿费倒是不贵,一个学期两块钱,加上一块钱电费,一块钱水费,一共四块钱。伙食费就多了,池学农找人打听过,安国一高食堂可以自己带米去蒸饭,这样买饭就不用粮票了,一次只要交两分钱。70年代高中食堂,可以自己带米去蒸饭可问题是,池学农家穷的顿顿野菜糊糊,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大米饭,池学农要在学校蒸饭吃,每个月至少要带十几斤大米去学校。就池家那条件,哪来的钱和粮票,每个月能给他换十几斤大米啊?再加上除了米饭,菜也要带一点,也不能顿顿都吃家里带的小咸菜,偶尔买点食堂的肉和菜,改善一下伙食,算下来,一个月在吃饭上面...

《六旬老妇重生,痛打白眼狼孩子!后续》精彩片段


他们万山公社只有一个初级中学,没有高中,要上高中,就只能去安国县城。

县城离他们双溪村太远,池学农要去县城上高中,就只能选择住校。

住宿费倒是不贵,一个学期两块钱,加上一块钱电费,一块钱水费,一共四块钱。

伙食费就多了,池学农找人打听过,安国一高食堂可以自己带米去蒸饭,这样买饭就不用粮票了,一次只要交两分钱。

70年代高中食堂,可以自己带米去蒸饭

可问题是,池学农家穷的顿顿野菜糊糊,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大米饭,池学农要在学校蒸饭吃,每个月至少要带十几斤大米去学校。

就池家那条件,哪来的钱和粮票,每个月能给他换十几斤大米啊?

再加上除了米饭,菜也要带一点,也不能顿顿都吃家里带的小咸菜,偶尔买点食堂的肉和菜,改善一下伙食,算下来,一个月在吃饭上面的花销,至少要五块钱。

徐革英原本的打算是,她从娘家带二百块钱嫁妆,这笔钱全都留着给池学农上学,勉勉强强,够他上完高中三年。

可现在,她娘居然说,家产要全给两个嫂子,他们三兄妹,一分钱都分不到,那怎么行?

学农哥还等着她的嫁妆去上学呢。

不单是徐革英接受不了,徐振华和徐振民俩兄弟,更加接受不了。

徐振华还是维持他“长房嫡子”的派头,大大咧咧地质问爹娘:

“爹,娘,你们不会真老糊涂了吧?

我刚离婚,惠芬也没给我生个儿子,你们让我分家,一分钱都不给我,那你们让我怎么娶媳妇?

怎么给咱老徐家传宗接代?”

徐振民眼珠子贼溜溜地转了转,“爹,娘,你们可想好了,大嫂跟红霞是能伺候你们养老,她们俩毕竟是女人,女人能给你们送终,能给你们摔盆吗?”

徐振华:“对!没儿子摔盆,那就是断子绝孙了啊,爹娘你们可要想清楚了。”

四周一片寂静。

徐家这边的长辈沉默片刻,开始劝徐江淮——

“振民说的有道理啊,儿子可不能不要啊江淮,不然以后你跟爱兰走了,谁给你们披麻戴孝,摔盆送终?”

“就是就是,儿子不听话,揍一顿得了,哪能真不要儿子啊?以后谁给你们摔盆?”

褚红霞张了张嘴,很想说她和大嫂都能给公婆摔盆哭丧。

她力气大,大嫂眼泪多,专业摔盆哭丧!

可她说了没用啊,从古至今,只有儿子孙子才能摔盆,没儿子的,死都死不安生。

因为别人会在你坟头蛐蛐,说你断子绝孙了。

看到自己三两句话,就把爹娘给吓住了,徐振民暗暗得意,等着爹娘低头给他们兄弟俩服软。

徐江淮阴沉着脸不说话。

因为上辈子,他和老伴掏心掏肺的养大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,最后他死的时候,徐振华兄妹四个,只顾着在他的灵堂上吵架争家产,没一个真心为他哭丧的。

后来送葬摔盆的时候,老大因为他给老二多花了几百块钱,故意摔了好几下,才把盆子给摔碎,这在他们当地,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。

上辈子他连命都搭上了,都换不来这几个白眼狼真心实意的孝顺,他还能指望这辈子?

徐江淮只是低头生闷气,赵爱兰直接贴脸开大——

“老娘人都没了,要人摔盆干啥?”

“摔个盆,难不成还能让老娘活过来?”


徐革英:“不带就不带!回头我让学农哥给我做新的。”

徐二姑没想到她会这么说,愣了一下,尴尬地看了徐江淮一眼。

她本来想拿话激一下徐革英这小丫头,让她知道池家这个火坑不能跳。结果没想到,刺激过了头,这丫头居然净身出户也要嫁给池学农那个穷小子。

这可咋办?

大堂哥可就这么一个宝贝闺女,真要嫁到了池家,那后半辈子可就毁了啊。

谁知,向来最疼小女儿的徐江淮,大手一挥:“东西留下,你爱去哪去哪!老子刚收了两个孝顺又懂事的干闺女,咱老徐家不差闺女!”

徐革英哭哭啼啼,一步一挪,慢吞吞地走出了家门。

走的时候,只带走了一个半旧的军绿挎包。

这包倒真是池学农送给徐革英的,她宝贝的很,到哪都带着,用来证明她和池学农的交往是有来有往的,并不是她一厢情愿的倒贴。

只有赵爱兰暗暗冷笑。

她可太清楚这个包的来历了!

前年倒春寒,四月天山里居然下了一场暴雪,当时池家青黄不接,去年的棉衣,过完年就拿去黑市换粮食了,一家人穿着早春的单衣,冻得跟孙子一样。

徐革英看到池学农冻得脸都青了,偷摸着把她爹压箱底不穿的旧棉袄旧棉裤拿去给了池学农。

结果池学农孝顺,把棉袄棉裤给了爹娘穿,自己还继续穿着单衣在徐革英面前晃悠。

这蠢货感动得一塌糊涂,又把她两个哥哥穿不上的旧衣服偷出去好几件。

还有赵爱兰年轻时候穿的花棉袄。

她以为那些衣服都是家里人不要的,其实都是赵爱兰特意挑选了留下来做纪念的。

现在农村谁家日子都不富裕,家里穿不上的旧衣服,一般都是拆了,里头的棉絮加一点,又能做一件新棉袄。

外面大块的布料也要裁剪下来,留着给别的衣裳打补丁。

就连剩下的碎布头也是有用的,拿糨糊刷几层,纳鞋底、做鞋垫,用处多着呢。

赵爱兰年年拆旧衣服做新的,特意留了几件没拆,结果转眼就看到自己心爱的小花棉袄,出现在了池母身上,气得差点当场暴走。

以前的事情就算了,那件小花棉袄,被池母穿了两年,也早就包浆了,就算拿回来她也不想要了,但今天开始,徐革英那个吃里扒外的死丫头,休想从家里带走一根纱!

看到徐江淮两口子,真把亲闺女扫地出门,一屋子亲戚都面面相觑。

徐江淮大手一挥:“吃饭吃饭!别管那死丫头,等她在人家吃几顿野菜糊糊就老实了。”

赵爱兰才懒得管徐革英这个小白眼狼,坐下来拿起筷子,就张罗着亲戚们吃饭。

徐二姑她娘,王老太太坐不住了。

“爱兰呐,孩子犯糊涂,你们做父母的得管啊,哪能就这么把孩子赶出去?”

“你说要跟老大老二分家,他们俩都娶媳妇了,按理说分家也没啥,这英英还是个黄花大姑娘呢,你就这么把人赶出去?

万一她真去了池家,跟姓池的小子,生米煮成了熟饭,到时候你跟江淮哭都来不及。”

王老太一开口,其他亲戚也七嘴八舌地劝了起来。

赵爱兰正要开口怼回去,就听到老伴开口了。

“英英这丫头,我和爱兰是管不住了,自从跟池家小子好上了,家里就跟遭了贼一样。”


香椿头,这个季节最贵的时令野菜

爬到树上的几个小年轻,挨了一顿骂,正要往下溜,突然听到院子里一声大吼——

“不行!我不同意!”

不同意啥?

小年轻哧溜一声,又爬了上去。

几个老太太也顾不上保护村里的香椿树了,仗着自己年纪大,骂走了几个晚辈,迅速挤到了吃瓜第一线。

此时,村长徐江淮家的院子里,已经分成了两大阵营。

徐江淮和赵爱兰,带着两个儿媳妇,还有儿媳妇的娘家人,大马金刀地坐在廊檐下。

徐振华和徐振民,还有徐革英,三兄妹孤零零地站在院子里。

刚才那一声大吼,就是徐家老大徐振华发出来的。

时间倒回三分钟前——

见人都来齐了,赵爱兰一个眼神,示意老伴可以开始了。

徐江淮从凳子上站起来,以徐家当家人的身份,宣布了他和赵爱兰的决定:

因为两个儿子不听话,休了他们最满意的儿媳妇,夫妻俩决定,现在就把两个儿子分出去住!

不过,儿子虽然不要了,但儿媳妇还是要的。夫妻俩和两个儿媳妇的娘家商量好了,决定认个干亲。

从今以后,李惠芬和褚红霞,就不是他们徐家的儿媳妇了,而是徐江淮和赵爱兰的干闺女。

徐振华兄弟俩一听这话,一颗提着的心,立刻放回了肚子里。

徐振华甚至还大方表示:“虽然我和惠芬不是夫妻了,但毕竟夫妻一场,做不成夫妻,能做兄妹也挺好的。”

此时,兄弟俩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。

直到亲娘赵爱兰开口。

赵爱兰丝毫没有给两个儿子留一点面子。

“今天把徐家和赵家的长辈们请过来,还有一件事,我这两个儿子,没一个孝顺的,我肚子里怀着小四,还没满三个月,就叫这两个小畜生打架打掉了。

我和老徐是不敢指望跟这两个白眼狼养老了,今天请长辈们过来,就是帮我和老徐做个见证,这次分家之后,徐振华和徐振民分出去单过,以后他们的事情,一概和我们两口子无关!”

“我和老徐的家产,以后都留给惠芬和红霞,只要她们两个不嫁人,愿意给我们两口子养老送终,我和老徐留下来的钱和房子,就都是她们俩的。”

“什么?我不同意!”

徐家三兄妹集体破防。

赵爱兰给了他们一个白眼:“老娘自己挣的家业,爱给谁给谁,要你们同意?”

三兄妹里,徐革英是最着急的,气得直跳脚。

学农哥从小身子骨就不好,干不了农活,他学习争气,可池家祖上三代贫农,家里连饭都吃不饱,根本拿不出钱供池学农继续上学。

她都跟学农哥说好了,只要爹娘同意他们的婚事,她就求爹娘把嫁妆全都折现。

以徐革英对徐江淮和赵爱兰的了解,他们家从不重男轻女,甚至因为上面两个都是儿子,家里只有她一个最小的女儿,全家人都宠着她,等她嫁人的时候,嫁妆不会比两个哥哥娶媳妇花销少。

徐革英自己偷偷算过,按照两个哥哥娶媳妇的标准,爹娘至少能给她准备两百块钱的嫁妆。

池学农跟她说过,上高中学费不算太高,一学期学费两块五毛钱,书本费两块,电费五毛,班费五毛,考试卷油印费也算五毛,一个学期的学杂费只要六块钱就行了。

大头的花销还是吃饭上面。


“养老养老养老……踏马的老娘还不到四十岁,用得着你们三个懒货来给我养老?”

“娘你话也别说的这么满,养老用不着我和老二,摔盆送终总要儿子吧?”徐振华威胁道。

赵爱兰直接一个白眼翻给他:“用不着,我死了就烂在家里,发烂发臭,吓死你们三个小畜生!”

徐振华气得脑瓜子嗡嗡的,一句话都说不出来。

徐革英已经哭出来了,馋的。

这两天她一顿正经饭都没吃过,大哥二哥那边没有厨房,连个灶台都懒得搭,兄妹三个就去捡了几块大石头,搭了个土灶,上面架上一个铁皮水壶,用水壶煮洋芋、煮红薯吃。

三个白眼狼的灶台,大概长这样

没油没盐的,连咸菜都没有,吃了两天,兄妹三个脸都青了。

徐革英哭哭啼啼:“娘,鸡蛋羹没我的份就算了,你就让我回家吃饭吧?我以后一定听你的话,再也不跟池学农处对象了呜呜呜~”

赵爱兰一秒钟都没有犹豫,果断拒绝:“不行!我不爱跟傻子一块吃饭,会传染。”

三兄妹准备了一肚子话,打算先给爹娘服个软,等事情过去了,到时候该怎样就怎样。

万万没想到,爹娘压根就不让他们回家。

甚至赵爱兰还当场吩咐徐江淮,让他赶紧找人买泥砖,把两边的院子隔开。

这一刻,三兄妹才意识到,爹娘是真的想把他们三个撇开了……

三兄妹垂头丧气地回去了。

赵爱兰不胜其烦,吃完饭就把徐江淮撵出去了,让他赶紧去买砖。

这个时代农村盖房子,很少有花钱买红砖的,也不好买,要找人托关系才能买到。

村里人家要盖房子娶媳妇,一般都是提前两年就开始做泥砖,晒好了堆在院子里,等攒够了再拿去盖房子。

徐江淮是村长,双溪村谁家有泥砖,他心里都有数,出去溜达一圈,散了几根“丰收牌”香烟,就把买砖的事情给敲定了。

回来的路上,顺便还找了几个砌墙的好手,约好后天一早到他家帮忙砌墙。

溜达一圈回到家,还没进门,就闻到了一股红糖水的甜味。

大孙女平平围着小兜兜,乖巧地坐在小椅子上,面前还摆着一张大板凳,正在一丝不苟的剥茅针。

徐江淮蹲下来逗她:“平平,茅针分爷爷一半行不行?”

徐平平奶声奶气地拒绝了:“不行,这一边是给奶奶的,这一边给娘,这边给婶娘,这个是我的,爷爷你从我这一堆拿吧。”

徐江淮哈哈大笑,从背后拿了一把酸杆儿出来:“爷爷不爱吃茅针,爷爷有酸杆儿。”

徐平平吞了吞口水,低头看看,把属于自己的那一把茅针全都抓起来,递到徐江淮面前:“爷爷,我拿茅针跟你换!”

徐江淮把酸杆儿和茅针都放到大孙女面前,“平平吃,爷爷不爱吃这个。”

天快黑了,赵爱兰出来抱孙女,看到徐平平左手一把酸杆儿,右手一把茅针,气得狠狠拧了徐江淮一把。

“晚上还煮了葛粉圆子,你还给她吃这么多零嘴?回头肚子吃坏了,你就睡茅厕去吧!”

徐平平看到爷爷挨揍,赶紧冲上去护着,讨好地把酸杆儿和茅针都递到赵爱兰面前。

“奶奶,我不吃了,你给我攒着,我明天再吃。”

“你别打爷爷呀,爷爷逗我玩呢。”

“哎呦,我的宝,你可真是爷爷的心肝宝贝!”

徐江淮感动地把大孙女抱起来,架在肩膀上,给她玩坐飞机。


赵爱兰带着三个闺女,到菜园子里摘菜。

徐革英满脸不情愿:“娘,你和大嫂二嫂去就行了,拉上我干啥啊?”

“什么大嫂二嫂?以后惠芬和红霞都是我和你爹的闺女,你该改口叫大姐二姐了。”

赵爱兰看了徐革英一眼,阴阳怪气地说:“我劝你还是赶紧跟你大姐二姐学着点,你不是打死都要嫁给池学农那小子吗?

等你嫁到池家,别说到菜园子里摘点菜了,你还要挑大粪,打猪草,开荒种菜,下地挣工分,上山砍柴火,多的是你干不完的活儿呢。”

“池家可不像咱们家,还有我这个老婆子带着儿媳妇一块干。”

“你自己不是也说过嘛,池学农他爹娘,好吃懒做,根本不管池学农的死活,池学农只有你了。

等你嫁过去,池家家里家外的那些活儿,可都是你的了。”

“你赶紧学着点,争取早点学会,早点嫁过去,帮池学农把他那个破破烂烂的家给撑起来。”

赵爱兰的嘴巴像抹了砒霜一样,十分毒辣,当场把徐革英给气哭了。

赵爱兰才不惯着她,大吼一声:“哭哭哭,就知道哭!咱家的福气都被你哭跑了,要哭到池家哭去!”

也是奇了怪了,往常锁在家里都要偷偷跑出去找池学农,今天赵爱兰让她去池家,徐革英反倒不去了。

不过她也没去菜园子,一个人跑回房间哭去了。

李惠芬担心地看了小姑子一眼,“娘,你真舍得让英英嫁到池家去啊?”

赵爱兰翻了个白眼:“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,随她去吧!”

老徐家的菜园子是全村最大的,种的菜也最多,婆媳三个都是勤快人,要不是这个时代不能摆摊做小生意,用褚红霞的话说,她们三个就是种菜,都能赚钱养这个家了。

进了菜园子,母女三个商量了一下,决定先把那些快要过季的菜给吃了。

赵爱兰拿了一把菜刀,砍了两大捆莴笋。

莴笋可以出两道菜,莴笋肉切一点点腊肉炒着吃,又嫩又脆。

莴笋叶子切碎了,煮杂粮糊糊的时候,快出锅撒一把,颜色好看又好吃。

就连削下来的莴笋皮,都能切碎了喂猪。

褚红霞提着一个破编织袋,在那弯腰掐菜薹。

白菜薹,还有一种是红菜苔

他们家这是二茬的菜薹,其他人家三月份吃完头茬菜薹,就把下面的老根铲了种新菜。

赵爱兰以前在夜校上课的时候,听老师说过一个法子,头茬菜薹掐了之后,把下面的老叶子全都打掉,再施一遍薄肥,后面还能再长一茬菜薹。

她们照着老师教的法子,果然每年都能吃上肥嫩的二茬菜薹。

前年倒春寒,四月份还下了一场雪,外面温度低,他们家连三茬菜薹都吃过呢。

掐了一袋子菜薹,赵爱兰也砍好莴笋了,又拿了一个袋子过来,和褚红霞一块挖菠菜。

去年她们刻意错开时间,种了两茬菠菜,第一茬过年的时候正好吃,尤其是下过霜的露天菠菜,叶子趴在地上,看着蔫哒哒的,拿来烫个暖锅,又甜又嫩。

第一茬刚吃完,第二茬春菠菜正好跟上。

菠菜的吃法也很多,炒着吃,焯水凉拌吃,做菠菜丸子、菠菜馍馍,运气好的话,买到一小块猪肝,还能煮菠菜猪肝汤。

李惠芬在砍卷心菜和芹菜。

芹菜倒是好收拾,直接连根拔了就行。

卷心菜最麻烦!这年头农村种菜,没人会打农药,主要是菜都没有农药贵,不值当。卷心菜又特别容易长虫子。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